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文艺 查看内容

[2013.07.13] 亚洲谋求经济发展之道

2013-7-13 21:25| 发布者: migmig| 查看: 108822| 评论: 24|原作者: 敛刃

摘要: 亚洲经济成功的秘诀用三点就足以概括。
亚洲的兴衰

谋求经济发展

亚洲经济成功的秘诀用三点就足以概括


Jul 13th 2013 |From the print edition



《亚洲是如何运作的——论全球最具活力地区的成与败》,Joe Studwell 著。Grove 出版社出版,全书366页,售价27美元。英国地区将由 Profile 出版社出版,售价14.99英镑。Amazon.com, Amazon.co.uk 有售。

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 John Williamson 在华盛顿提出了十条经济政策,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拉丁美洲多国的支持——这也就是他所谓的“华盛顿共识”。事实证明,无论这些政策有何种优点,都远远算不上什么“共识”。“共识”指出要采取稳定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的措施,由此引发了无数争议。大约二十五年后的今天,Joe Studwell 推出了一本措辞激进的新书《亚洲是如何运作的》,再次驳斥了 Williamson 的这些经济政策。

然而,就某方面而言,Studwell 本人对经济成功的阐述确实和“华盛顿共识”有几分相似之处:他认为贫穷经济体可以对某些经过尝试和考验的政策进行一部分模仿借鉴,以实现自身的繁荣。可经济学者们如今并不看好这种途径,已经把目光从政策转向了“体制”方面:因为无论政界高官支持何种政策,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约束总是会让他们裹足不前。很多作家都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模式都是与众不同的,不愿意写书来阐述什么经济成功之道。

Studwell 却没有这种顾虑。他认为,有些亚洲经济体在战后奇迹般地崛起了,而它们成功的秘诀归根结底无非就是三点:一是土地改革;二是由出口带动、由国家支持的制造业;三是金融抑制政策。

这些经济体的崛起是以地主退出历史舞台为起点的。封建式的私有地产被没收并分配给了小农户,同时他们还获得了低息贷款和宝贵的经验。Studwell 承认,小农型耕作需要“令人无法想象的”大量劳动力。但这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像台湾或是韩国这样贫穷的地区拥有大批劳动力——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了。

在这些地区,农场上种满了密密麻麻的作物,又受到了仔细的照料,每一块地都有很不错的产量。而后,这种农业上的富庶为亚洲繁荣的下一步(也就是由出口带动的制造业)创造了空间。Studwell 认为,国家必须在制造业者尚且处于“婴幼儿期”时为它们提供充分的呵护,让它们学会如何去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然而,在呵护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约束:国家必须强制要求这些公司进行出口。对外销量为制造业者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外在的衡量尺度,让国家得以“淘汰弱者”——即便是在无法挑选出强者的情况下。

Studwell 认为,亚洲成功的最后一条秘诀就是那种受到国家钳制的金融体系。银行提供的存款利率很低,但储户被资本管制所束缚,除了接受银行的讹诈之外别无选择。这笔资金让银行得以为产业公司提供了数年的“教育经费”。

Studwell 的见解并非独开先河。他表示这些成功秘诀至少可以追溯到一百四十年前明治天皇统治下的日本。而本报只对其中的第一步(也就是小农耕作)持支持态度。不过,《亚洲是如何运作的》这本书确实富于启迪性,让人耳目一新。它折射了作者不寻常的职业生涯。Studwell 曾经在本报的姊妹公司经济学人信息部担任过分析人士,也曾经从事过咨询工作。他写过几本书,论述过中国对外商的吸引力、以及亚洲的裙带资本家等等。而后他回到校园攻读博士学位,进的正是剑桥大学——这里有很多不拘传统的经济学家。

最终,Studwell 把学术研究、调查报道以及书面论战生动地糅为一体。在一些创造奇迹的亚洲经济体中(比如日本和台湾),小农耕作、由出口带动的制造业以及金融抑制政策是如何植根的?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同样的措施又为何没有形成气候?本书重点从历史角度论述了这些问题。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游记见闻,描述了亚洲大地上经济繁荣或是衰颓的景象:Studwell 写到了日本新泻县稻农的简陋住所——这些农民有高超的农业技术,却不懂什么建筑美学;也写到了雅加达岸巷里尚未建成的塔楼——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这些塔楼迟迟未能完工。

本书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就是长达68页的脚注。Studwell 读过很多书,也进行过大量报道,在脚注里他粗略提及了一些。他谈到了爪哇人饲养的鸡,谈到了韩国某个财团创始人的性生活,谈到了明治时代日本模仿普鲁士设立的宪章,还谈到了他和马来西亚前铁腕领导人马哈迪•莫哈末之间的对话。

在这些脚注中,Studwell 偶尔会提到了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杂草”(从字面意义上来说,他写到日本的水稻一年需要进行九次除草)。但Studwell 从未偏离主题。相比他反对的“十步走”式华盛顿共识,他本人提倡的“三步走”主义甚至更为简略。但毫无疑问,二者都将会充满争议。

From the print edition: Books and arts
18

鲜花
4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crazybaofulusha 2013-7-12 19:48
非常荣幸拜读译文大作~以前只是默默远观,如今我还能坐沙发,咩哈哈~~

有一处想和你商榷下:
Feudal estates were broken up and divided among small farmers,
小农户瓜分了封建式的私有地产,
封建私有地产被没收分配给小农户,
瓜分给我感觉像殖民者恃强凌弱瓜分土地...不知道你有木有这种感觉?
引用 小本子 2013-7-12 20:29
刃版回归啦~撒花~

有些个人意见,一起探讨:

1. 他认为某些政策是经过尝试和考验的,而贫穷经济体可以对这些政策进行一部分模仿借鉴,以实现自身的繁荣。
(前面既然有冒号了,说明这个是二者的共识,也就不用加上“他认为”这三个字了)
如果贫穷经济体执行一些经受住尝试和考验的政策,它们能够实现自身的繁荣。

2. 我觉得第二段的ministers是不是应该译为“部长”,因为高官是“senior official“,二者有明显等级区别

3. 这里有很多不拘传统的经济学家
这里培养出很多不拘传统的经济学家

4. 在一些神奇的亚洲经济体中
在一些创造奇迹的亚洲经济体中

5. 但Studwell 从未离题太远。
但Studwell 一直紧扣主题。
引用 敛刃 2013-7-12 20:49
crazybaofulusha 发表于 2013-7-12 19:48
非常荣幸拜读译文大作~以前只是默默远观,如今我还能坐沙发,咩哈哈~~

有一处想和你商榷下:

感谢crazybaofulusha意见

Feudal estates were broken up and divided among small farmers,

关于“瓜分”,出自南朝鲍照的《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以下引自网络博客:
例如“瓜分”这个词,旧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像切瓜一样地分割或分配,特指若干列强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领土。”强国欺凌弱国,占领他人领土,当然是不能赞同的。但是,如今“瓜分”这个词用得越来越广泛,尤其在体育报道中,“瓜分金银牌”之类的说法比比皆是。为此,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瓜分”的释义也做了相应修改,后面一句话改成了“多指分割疆土”,似已没有贬义色彩了。
我认为这个词现在算是个中性词吧,用在这里应该问题不是太大。

当然,你建议译为:“封建私有地产被没收分配给小农户”,也是比较准确的。我去修改一下



引用 敛刃 2013-7-12 21:20
小本子 发表于 2013-7-12 20:29
刃版回归啦~撒花~

有些个人意见,一起探讨:

感谢小本子

第一点

But Mr Studwell’s own manifesto for economic success does resemble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in one respect: it holds that poor economies can prosper by following a short recipe of tried and tested policies.

it holds 的 it 应该指代的是 Mr Studwell’s own manifesto for economic success,为了通顺我译为“他认为...”

follow a short recipe of 我觉得是后人对前人的一种模仿学习,用“执行”是不是主观意味过浓了?

第二点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traints that weigh on ministers, whatever policies they avow.


OALD 8: minister: a senior member of the government who is in charge of 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r a branch of one
我觉得 minister 在构成复合词的时候需要译为“部长”,比如“foreign minister”、中文里的“卫生部长”、“文化部长”等等。原文中的 ministers 就是指 senior memebers of the gov,应该是一种泛指,不好译为“部长们”。

第三点

Then he went back to school, embarking on a doctorate at Cambridge, home to a number of unorthodox economists.

翻的时候特意去确认了一下,be home to 类似于 there are .... in ...。这里的 home 指 the place where sb can be found ,也就是某地有某人/某物的意思。

OALD 7 双解:The Rockies are home to bears and mountain lions. 落基山脉中有熊和美洲狮生存。

文中那一段讲到了 Studwell 的职业生涯和经历,意思应该是剑桥有些不拘传统的经济学家(他们在剑桥任教,而不是强调剑桥“培育出”他们——潜台词就是 Studwell 去那里读博以后受到了这些经济学家的影响)。


第四和第五点认同,再次感谢
引用 _易雪_ 2013-7-13 11:59
本帖最后由 _易雪_ 于 2013-7-13 19:25 编辑

@敛刃

1.
it holds that poor economies can prosper by following a short recipe of tried and tested policies.
他认为贫穷经济体可以对某些经过尝试和考验的政策进行一部分模仿借鉴,以实现自身的繁荣。
他认为,贫穷经济体如果借鉴一点实用的政策精华,就能实现自身的繁荣
(tried and tested …… 不知道这么引申可不可以)

2.
learn how to stand on their own feet.
让它们学会如何去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
(可以简单点儿~)
让它们学会如何自力更生

3.
This allowed the banks to subsidise industrial firms through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
笔资金让银行得以为产业公司提供了数年的“教育经费”。
(我觉得这个education 是指前面银行对储户的种种束缚 银行迫使储户接受他们的规定 比如低利率 )
经过数年对储户的“管教”,银行才有资本扶持产业公司
(也许偏了……)

4.
home to a number of unorthodox economists.
而后他回到校园攻读博士学位,进的正是剑桥大学——这里有很多不拘传统的经济学家。
(home to 我觉得是说 剑桥培养出了许多经济学家  如果说“有许多”  从外面来的也可以包括 恩……也许有些吹毛求疵)
之后他重返校园,在剑桥攻读博士学位。这里可是出了许多标新立异的经济学家。
引用 eles夏 2013-7-13 14:39
刃兄回归,夹道欢迎
引用 敛刃 2013-7-13 20:38
本帖最后由 敛刃 于 2013-7-13 20:39 编辑


谢谢小雪意见

1 和 2 同意

3. 回头看一下全段
The final secret of Asian success, Mr Studwell argues, was a cowed financial system. Captive savers, penned in by capital controls, were ripped off by the banks, which paid low interest rates. This allowed the banks to subsidise industrial firms through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

整段是在讲亚洲成功的 final secret,也就是所谓的 a cowed financial system

后两句在逻辑上有个因果关系,我试着拆解一下
1.Captive savers were penned in by capital controls
2.Captive savers were ripped off by the banks
3.Banks paid low interest rates.
4.This allowed the banks 的 this 指代前一个句子,也就是指“储户由于受到资本管制而不得不在银行存款”这个事实。最后一句我觉得可以理解为Therefore,  banks can subsidise industrial firms through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其中 their years 的 their 指代 industrial firms)

大概意思就是:资本管制迫使储户到银行存款;银行得到了这笔钱以后,就可以去 subsidise 一些 firms,也就是在它们还不成熟的时候负担其 education 费用。从某种程度上照应上一段的 nurse manufacturers through their infancy

4.
Then he went back to school, embarking on a doctorate at Cambridge, home to a number of unorthodox economists.

翻的时候特意去确认了一下,be home to 类似于 there are .... in ...。这里的 home 指 the place where sb can be found ,也就是某地有某人/某物的意思。

OALD 7 双解:The Rockies are home to bears and mountain lions. 落基山脉中有熊和美洲狮生存

文中那一段讲到了 Studwell 的职业生涯和经历,意思应该是剑桥有些不拘传统的经济学家(他们在剑桥任教,而不是强调剑桥“培育出”他们——潜台词就是 Studwell 去那里读博以后受到了这些经济学家的影响)。
引用 fsz 2013-7-13 22:16
1. 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拉丁美洲多国的支持
   原文是 the IMF, the World Bank and many of their clients in Latin America

2. Joe Studwell 推出了一本措辞激进的新书《亚洲是如何运作的》,再次驳斥了 Williamson 的这些经济政策。

拆解一下:Joe Studwell ……再次驳斥了 Williamson 的这些经济政策。这样好像给人一种“Studwel以前曾驳斥过这些政策”的感觉。
原文是 they get another drubbing in Joe Studwell’s provocative new book, “How Asia Works”.  

3.it holds that poor economies can prosper by following a short recipe of tried and tested policies

贫穷国家可以把某些经过尝试和考验的政策当做短期政策来遵循从而实现繁荣

这方面的内容后文不是有论述吗.


4.因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像台湾或是韩国这样贫穷的地区拥有大批劳动力——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了。

像台湾或是韩国这样贫穷的地区除了拥有大批劳动力之外再无其他优势

5.
The final secret of Asian success, Mr Studwell argues, was a cowed financial system. Captive savers, penned in by capital controls, were ripped off by the banks, which paid low interest rates. This allowed the banks to subsidise industrial firms through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

Studwell 认为,亚洲成功的最后一条秘诀就是那种受到国家钳制的金融体系。银行提供的存款利率很低,但储户被资本管制所束缚,除了接受银行的讹诈之外别无选择。这笔资金让银行得以为产业公司提供了数年的“教育经费”。


cow :To frighten with threats or a show of force. cowed financial system=靠威胁别人来生存的金融体制。

Captive savers=储户是这种体制的俘虏, penned in by capital controls=利用资本管制将储户圈进来,which paid low interest rates是指银行支付低利率。 through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这里有点不明白。请指教。

合成一句就是:这种体制利用资本管制使储户成为银行的俘虏,而银行又利用低利率盘剥储户,这使得银行可以通过数年的教育来为大公司提供补贴。
引用 敛刃 2013-7-14 03:38
fsz 发表于 2013-7-13 22:16
1. 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拉丁美洲多国的支持
   原文是 the IMF, the World Bank and man ...

感谢fsz的意见

1. the IMF, the World Bank and many of their clients in Latin America
their clients 我觉得是指 the clients of the IMF and the World Bank,考虑到 IMF 和 WB 的业务性质,个人认为这里的 clients 可以直接理解为国家,直译为“客户”是不是略生硬

2. 提的很好,我的原译的确会产生歧义。考虑改为“ Williamson 的这些经济政策又一次被批驳得体无完肤。”

3. 同意

4. But that is a good thing, because countries as poor as Taiwan or South Korea were in the 1950s have labour—and only labour—in abundance.
我俩的译法从根本意思上来说是一样的,但原文的 and only labour 插在中间,前面还有 that is a good thing 对应,所以我觉得在译文中需要强调“拥有大批劳动力”,而不是去强调“再无其他优势”




5. 原文:
The final secret of Asian success, Mr Studwell argues, was a cowed financial system. Captive savers, penned in by capital controls, were ripped off by the banks, which paid low interest rates. This allowed the banks to subsidise industrial firms through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

这一句译友们有各种意见,我自己是这样理解的。
一、 a cowed financial system : cowed 是被动语态,那么主语是谁?文章中提到了 financial repression,cow 的动作发起人应该是 the state。cow 本意的确是恐吓、威胁别人,这里我处理为“受到(国家)钳制的金融体系”
二、后面两句结合起来看
Captive savers, penned in by capital controls, were ripped off by the banks, which paid low interest rates. This allowed the banks to subsidise industrial firms through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
① captive savers were penned in by capital controls
② captive savers were ripped off by the banks
③ the banks paid low interest rates
④ therefore, the banks can subsidise industrial firms through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

你的译文“这种体制利用资本管制使储户成为银行的俘虏,而银行又利用低利率盘剥储户”和我的原译“银行提供的存款利率很低,但储户被资本管制所束缚,除了接受银行的讹诈之外别无选择”意思上没有多少出入

关键在后一句 This allowed the banks to subsidise industrial firms through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
this 我的理解是指代前面整个句子,也就是储户被盘剥/讹诈的这个事实。
再看 subsidise industrial firms through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
①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their 应该是指代 industrial firms
② education 可能是一种调侃说法,参见上文的“The state, Mr Studwell argues, must nurse manufacturers through their infancy, ”
③ subsidise through 类似 nurse through,through 这个介词用在这里,说通俗点就是 give the firms money so that they can finish their education/ they can be educated。也就是给钱让这些公司发展起来。
大意就是:产业公司不成熟,需要钱去接受几年的“教育”(进行几年的发展)。钱从哪里来?银行盘剥储户,再由金融体系上交国家,国家就有钱给产业公司“喂奶”或者说“交学费”了。

所以个人译为:让银行得以为产业公司提供了数年的“教育经费”。加个引号来对应原文的调侃语气



引用 sparker 2013-7-14 15:41
楼主请告知您的微博ID(只要那个昵称,不是你的登录账号),方便在发布您译文的时候@您,谢谢
引用 sparker 2013-7-14 15:52
Mahathir Mohamad国内的正式译名是马哈蒂尔。他是马来西亚前总理,政治强人
引用 学学,学学 2013-7-14 18:07
failed to bed down in the Philippines and Indonesia
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同样的措施又为何没有形成气候?

bed down,铺床睡。相同的政策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睡得不舒服,这大致可以称为“水土不服”
所以,“但同样的措施却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水土不服。”
引用 敛刃 2013-7-14 21:02
sparker 发表于 2013-7-14 15:41
楼主请告知您的微博ID(只要那个昵称,不是你的登录账号),方便在发布您译文的时候@您,谢谢 ...

腾讯微博 @田昆

Mahathir Mohamad 已改,多谢
引用 fsz 2013-7-15 01:30
本帖最后由 fsz 于 2013-7-15 01:31 编辑
敛刃 发表于 2013-7-14 03:38
感谢fsz的意见

1. the IMF, the World Bank and many of their clients in Latin America

the IMF, the World Bank and many of their clients in Latin America
their clients 我觉得是指 the clients of the IMF and the World Bank,考虑到 IMF 和 WB 的业务性质,个人认为这里的 clients 可以直接理解为国家,直译为“客户”是不是略生硬


IMF的客户肯定是国家,WB的客户未必一定是国家。

But that is a good thing, because countries as poor as Taiwan or South Korea were in the 1950s have labour—and only labour—in abundance.
我俩的译法从根本意思上来说是一样的,但原文的 and only labour 插在中间,前面还有 that is a good thing 对应,所以我觉得在译文中需要强调“拥有大批劳动力”,而不是去强调“再无其他优势”


关键是你的引文有个破折号,再加上“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个是错误的。
我的疑问改一下这样如何:像台湾和韩国这样贫穷的地区唯一过剩(不缺的)的就是劳动力。

所以个人译为:让银行得以为产业公司提供了数年的“教育经费”。加个引号来对应原文的调侃语气


可能上一次没有说清楚我的原意。这里详细地说一下。我认为,你的译文透着一种指责这种金融制度的语调,如“受到国家钳制的金融体系”,“除了接受银行的讹诈之外别无选择”,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金融制度。当然,我们在这里不是要讨论这种金融制度的好坏,它是好是坏我们不管。我们在此只是讨论译文。我认为,原文只是一种客观的叙述,未必有这么强的主观色彩。
      再者,这个地方读原文感觉不到调侃的味道(可能是我水平有限吧)。
      其实这里的前后三段都应该是Studwell 书中的论点。他不可能自己拿自己开涮吧。他批评华盛顿共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好像本文的作者在行文时还有所褒扬。
       最后,这种农业上的富庶为亚洲繁荣的下一步(也就是由出口带动的制造业)创造了空间。这句话要强调的重点是“由出口带动的制造业”,反而被放到括号中当做解释来用 ,是否给一下呢?

引用 discomize 2013-7-15 15:21
a short recipe of tried and tested policies.
(我觉得a short recipe是“简短几条”的意思,上文提到“华盛顿共识”就十条、下文说到该书作者的recipe 就三条)

引用 敛刃 2013-7-15 16:45
本帖最后由 敛刃 于 2013-7-15 17:40 编辑
fsz 发表于 2013-7-15 01:30
IMF的客户肯定是国家,WB的客户未必一定是国家。
IMF的客户肯定是国家,WB的客户未必一定是国家。

可以谷歌一下

中文:
世界银行集团向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型国家提供贷款、咨询以及一系列量身定制的资源.
wikipedia:
The World Bank i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that provides loan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capital programs.
world bank group:
The World Bank Group offers loans, advice, and an array of customized resources to more than 100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countries in ...

硬要译为“客户”也无可厚非。我认为这里 many of their clients in Latin America 的 clients 不是指任何个人、机构、或集团,而是指享受 IMF 和世界银行服务的国家,所以觉得译为“国家”更为贴切,翻译要考虑要语言的不对等性,文中的表达法是英语所特有的,汉语不会说“它们的诸多客户”之类



But that is a good thing, because countries as poor as Taiwan or South Korea were in the 1950s have labour—and only labour—in abundance.
But 表示转折。have laour in aboundance 是褒,是积极的一面;and only labour 是贬,是消极的一面。But、good thing、as poor as、only 等等表示这里是褒贬共存,既存在希望,又看到了不容乐观的现实。

当然你译为“像台湾和韩国这样贫穷的地区唯一过剩(不缺的)的就是劳动力”也可以,看习惯



was a cowed financial system. Captive savers, penned in by capital controls, were ripped off by the banks, which paid low interest rates.
我认为,你的译文透着一种指责这种金融制度的语调,如“受到国家钳制的金融体系”,“除了接受银行的讹诈之外别无选择”,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金融制度。当然,我们在这里不是要讨论这种金融制度的好坏,它是好是坏我们不管。我们在此只是讨论译文。我认为,原文只是一种客观的叙述,未必有这么强的主观色彩。

作者是不是在指责这种金融制度,不好说,但 cowed、captive、penned in、ripped off ,单单就用词上来说每个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都有贬义。作者本身已经不客观了。这里作者的用词,明显可以看出他对这种 system 的态度。但事实就是,这种“卑劣”的制度反而促成了亚洲经济体的成功。就金融制度而言,有时候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以实现国家层面的利益,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很多制度上的东西不好用善恶来区分。作者潜台词里认为这个制度不够“善”,但作者又承认,它的确是一种 secret for success。


This rural bounty then creates room for the next step: export-led manufacturing.
在考虑把“由出口带动的制造业”从括号里拿出来放到句末。

引用 miseng 2013-7-17 01:54
亚洲成功的国家(日本,韩国)是在学习西方理论与实践中建立自己经济的内生经济动力--良好法制与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反之,一味模仿西方的国家并未成功。如拉美及中东的国家,只是富裕并不强大。如何借鉴别国经验是自己的文化因素起决定作用。
引用 nzholmes 2013-7-18 01:28
刃版终于回归,好久不见啊
引用 有美堂暴雨 2013-7-18 23:08
本帖最后由 有美堂暴雨 于 2013-7-18 23:22 编辑

But Mr Studwell’s own manifesto for economic success does resemble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in one respect: it holds that poor economies can prosper by following a short recipe of tried and tested policies. This is now an unfashionable approach among economists, who have turned their attention from policies to “institutions”: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traints that weigh on ministers, whatever policies they avow. Most authors shy away from prescriptions for success, arguing that every development dish is different.

然而,就某方面而言,Studwell 本人对经济成功的阐述确实和“华盛顿共识”有几分相似之处:他认为贫穷经济体可以对某些经过尝试和考验的政策进行些许模仿,以实现自身的繁荣。可经济学者们如今并不看好这种途径,已经把目光从政策转向了“体制”方面:因为无论政界高官支持何种政策,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约束总是会让他们裹足不前。很多作家都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模式都是与众不同的,不愿意写书来阐述什么经济成功之道。


然而,Studwell 本人对经济成功的阐述确实和“华盛顿共识”有一点相似之处:他认为贫穷经济体可以就近采取一些可靠的政策,以实现自身的繁荣。这种看法在学者中间不再流行,他们已经把目光从政策转向了“体制”方面:因为无论政界高官支持何种政策,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约束总是会让他们裹足不前。很多作者回避成功模式,认为每个发展模式都是与众不同的。



查看全部评论(24)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1-22 19:49 , Processed in 0.11983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