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西洋》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4-23 11:0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与译者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857年11月,第一期《大西洋月刊》出版,称自己为“一本有关文学、政治、科学与艺术的杂志”。它在创刊宣言中这样写道:“在政治领域,《大西洋》将坚持无党派、无偏见原则,但不管如何,人们都将确信它是美国理想的代言人。它会坦率地同任何人物与党派杰出,但其观点会超越狭隘地党派与个人偏见。这种态度将是真理与持久繁荣根本。它拒绝将自己置于任何派系中,但它将永远会与拥戴自由、国家进步、荣誉这种信念的人在一起。”这一年,铁路还没有贯穿美国,但人们知道即将就会到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两年之后才会发表;而那个叫林肯的总统4年之后才上台;但有一点确凿无疑,越来越多的人移民至美国,寻求自由与尊严还有财富。

  今天的《大西洋月刊》已经成为美国最受尊敬的杂志。它的发行量达到了47万份,每期有120万人在阅读。是“美国国家杂志奖”无法错漏的名字。而伴随着《大西洋月刊》的成长,美国文化与美国理想不但已经觉醒、甚至要成为一种霸权。150年前,爱默森仅仅希望美国人能够摆脱欧洲文化的压抑,而今天,是法国人在义愤填膺地抵制美国文化。我们可以宣称好莱坞电影低级,我们却必须承认林肯艺术中心代表了世界最高级的文化。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出现起,美国文学就已经不再是荒漠。爱默森与今天的美国人应该同样相信,《大西洋月刊》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今天的世界比起150年前已经庞杂得多,《大西洋月刊》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呈爆炸性的增长。但是,有一点它似乎一直在努力坚持——对于任何事物采取一种超然、充满智力性、幽默的、有艺术感的态度。

  而对于中国读者来讲,一个细节或许会拉近我们与《大西洋月刊》的距离。在它的编辑部里张贴着一封特殊的读者来信———中国订户宋美龄因为抗战原因,随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至重庆,所以特地致信要求将杂志邮寄至新地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1-23 11:24 , Processed in 0.1635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